新能源 国产车 比亚迪 特斯拉 越野车 豪华车 变速箱 保时捷 新能源汽车 丰田凯美瑞 现代索纳塔

闹大了!17万赔偿判了!她车顶一吼,特斯拉蒸发1.7亿订单

mpv商务车 2025-07-15 10:15 阅读数 6951 #国产suv汽车

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二审败诉,被判赔17万元!该事件直接致使特斯拉损失了约1.7亿订单,此订单量相当于该品牌在华一个月销量的10%。2021年上海车展上,张女士(化名)爬上特斯拉展车车顶,高喊“刹车失灵”,保安强行拖拽的视频引爆全网。特斯拉以名誉侵权起诉她,一审索赔五百万。二审时,法院判定侵权成立,然将赔偿额下调。损失订单源于事件后销量滑坡,类似苹果“弯曲门”的退货潮,但这次涉及安全指控,冲击更猛。四年纠纷尘埃落定,赔偿远低于特斯拉预期,却暴露维权行动的连锁反应——个人诉求演变成企业重创,公众记忆犹新。

图片信息来源网络

法院白纸黑字认定,张女士需赔付17万,封某需赔付25万,此二人对特斯拉造成的损失确凿无疑。司法评估报告明晰地指出,2021年于上海车展引发轩然大波的维权行动,致使特斯拉直接损失1.7亿元订单,商誉受损亦高达数千万元。这数字啥概念?差不多相当于一家中型车企一整年的营销预算打了水漂。

张女士和封某的关系网在这场闹剧中浮出水面。封某作为媒体人,不仅给张女士提供了进车展的媒体通行证,还在事后长期在微博上带节奏攻击特斯拉。法院判决书里直指封某是“组织策划者”,还扒出他长期在社交媒体上煽风点火的行为。这种操作,就像小区里有人闹矛盾,旁边看热闹的不仅递喇叭还帮着喊话,事儿越搅越大。

图片信息来源网络

张女士的维权路径其实早有伏笔。2021年2月,她父亲开特斯拉Model 3追尾了,交警认定是没保持车距全责,但她咬死是“刹车失灵”。多次协商破裂,又拒绝第三方检测后,她做出极为极端之举——身着印着“刹车失灵”字样的T恤,冲上特斯拉展台车顶。这种操作看似解气,实则踩了法律红线。后来,又出现了几起类似“刹车失灵”的投诉,然而司法鉴定的结果均表明,这些情况与车辆本身并无关联。

图片信息来源网络

特斯拉这头也没少吃亏。事件后销量滑坡不说,还连续三年缺席北京上海车展,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跌了13.3%,中国市场少卖了5.4%。为挽回信任,他们做了两件事:一是给车升级系统,让车主能调刹车强度;二是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公开行车数据。但消费者心理的疙瘩,不是OTA升级就能一键修复的。

法律上的死结在于张女士始终拿不出车辆有质量问题的实锤。特斯拉甩出行车数据,显示事故前ABS和自动刹车都正常工作了。而法院判的是名誉侵权,不是产品质量——张女士自己也分得清,二审败诉后她马上声明:“这是名誉权官司,刹车问题还在北京另案打呢!” 这种切割,好比饭馆吃出头发,顾客举着碗满街喊“菜里有毒”,最后法院判的是诋毁商誉,不是真有毒。

图片信息来源网络

车企的危机应对对比更耐人寻味。特斯拉早期态度强硬,声明里一句“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”被网友骂出圈;反观蔚来、小鹏这类国内车企,遇上投诉往往秒换策略:该赔的代步车先送上,质检报告24小时内甩出来。两种路子,两种风评。

连锁反应已经超出个案。有新能源车企CEO因为跟着吐槽特斯拉,一审被判道歉赔钱;特斯拉的销售策略也转向保守,原本激进的开店计划全缓了。最惨的是普通车主——二手特斯拉残价当年跳水三成,群里哀嚎“维权维到自家车不值钱”。

图片信息来源网络

四年诉讼对张女士来说远没到头。她放话“个人告企业是持久战”,北京还有场关于车辆数据的官司等着。但法律界人士普遍看衰:司法鉴定多次排除车辆故障,后续翻盘概率堪比中彩票。

官司画句号了,但没人真赢。 特斯拉拿到42万赔偿填不上1.7亿的窟窿,张女士背了侵权名头还要继续打数据官司。